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澄江市路居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密围绕“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六共要求,系统推进各族群众教育互嵌、产业互嵌、生活互嵌的“社会互嵌生态圈”,以互嵌式高质量发展助力各族群众深度交融。 一、背景情况 路居镇位于江川县城东北部,距江川县城15千米,距离澄江县城50千米,东西最大横距12.86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5.78千米。全境地形从东南至西北狭长,北接抚仙湖,西连星云湖,一镇跨两湖,地势南部高,北部低,境内最高点海拔2636.2米,最低为抚仙湖,海拔1721米,平坝地区海拔在1723-1786米之间,相对高差63米。镇政府所在地为路居镇中坝社区居委会甸心村70号附13号。 2016年1月,抚仙湖径流区实行统一托管,江川县路居镇整建制由澄江县托管,对托管区进行重组,其中路居镇兰田、螺蛳铺、石岩哨三个村委会由江川区大街街道托管,江川县江城镇孤山、牛摩、明星、三百亩、海门隔河一组、二组及胡家湾小组由路居镇托管。2016年5月,成立隔河社区居民委员会,辖海门隔河一组、二组及胡家湾小组。托管后路居镇辖中坝、下坝、隔河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小凹、上坝、红石岩孤山、牛摩、明星和三百亩7个村民委员会,53个自然村,63个村(居)民小组,国土面积99.73平方千米。 二、主要做法 做好社会服务。根据各族群众的需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在全镇10个村(社区)设置服务站,通过有点有面、有帮有联、有形有感的“六有”服务,为各族群众和游客提供政策宣传、重点帮扶和权益保障等各项服务。实施多元化互助方式,提供生活必需品、衣物,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捐赠拐杖、轮椅等物资援助,满足基本生活需求。2024年全年共发放生育补贴、育儿补助42.2万元;开展奖优免补工作,医保减免24万元,扶助134人18.3万元;发放低保资金883人482.71万元;慰问贫困残疾人187人7.9万元。走访留守儿童、单亲家庭300余户,“一对一”帮扶特殊学生6户,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失学、辍学问题。争取云南红塔银行向路居中心小学捐赠爱心助学资金37.1万元,提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茅台王子·明亮工程”希望港湾公益项目落地,为路居“一小”健康成长贡献力量。帮助140户租房困难老人解决过渡安置住房问题。走访百岁老人和困难群众144人,发放慰问金6.6万元。发放“春雨行动”助学金50人2.5万元,为191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 完善基层治理,加强队伍建设。明确党委副书记、统战委员负责分管民族工作,镇基层党建办具体负责日程工作,镇属各部门、各村(社区)党总支团结协作共同开展好我镇民族工作,配强民宗专干;依托“大岗位”制,明确10个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分管负责民族工作,确保基层工作有人抓、有人做。将“民族大团结”注入社区微网格,统筹基层干部、户籍民警和各族群众的三方合力积极推进民族工作网格化服务机制,建设“问题发现-交流上报-督查整改-处置办结-结果反馈”的统战民宗基层治理闭环运行机制。结合“仙湖民情大走访”,印发《路居镇转作风 提效能践行“四下基层”行动方案》,将全镇84名干部与63个村(居)民小组进行责任挂帮,即一个小组至少由一名镇干部包保联系,要求为联系小组制定一份发展计划,每周主动到包保联系小组走访一次,每月为联系小组群众办一件实事,每季度向党委提交一份走访情况报告,每半年开展一次评比,每年进行一次总结,通过网格员入户走访的方式,全面了解辖区内各族群众的生活、就业、居住状况精准识别困难家庭和个人。 丰富共事共乐文化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牢民生服务基础。为满足各族群众高层次精神需求,整合资源,建设10个农家书屋、书画室等各类活动室,促进各族群众间的交流沟通,提高了各族群众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携手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并组织社区社交活动,帮助困难群体拓展社交圈子,建立互助小组,增强彼此的支持和交流,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困难群体创造更多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开展送春联、广场舞比赛、书画展等主题系列活动30余场,举办节日文艺表演、知识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党的理论创新我来讲”等系列宣讲活动80余场次。 开展健康筛查服务工作。为困难群众、60周岁老人进行免费体检,提供免费体检、免费上门义诊,询问每一户居民的身体状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居民提出的有关慢性病、疑难复杂疾病等问题。 建立社区互助机制。邻里互助小组定期开展帮扶活动,形式丰富多样。针对社区内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镇村组干部定期上门探望,帮助他们打扫卫生、购买生活用品、陪他们聊天解闷。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为其筹集物资和资金,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在节假日,组织联欢活动,邀请困难家庭一起参与,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通过“望闻问切”工作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营造和睦氛围。点、线、面结合,营造各族群众互嵌式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氛围。在点上将三百亩村、下坝社区作为路居镇民族团结示范点创建。下坝社区依托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建设项目,选取路线拟定讲解词,明确讲解员,讲好下坝民族团结示范工作;三百亩村结合“清廉村居”建设、千万工程等工作,打造连心亭和民族团结示范小广场,以阵地来凸显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氛围。在线上落实联动机制,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把民族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印发《路居镇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方案》,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实力量保障,明确10个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分管负责民宗统战工作,通过抓基层、打基础,实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战斗堡垒,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营造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浓厚氛围。在面上加强社会参与,把“节假日”过成“团圆日”,做好“我们的节日”互嵌暖心服务;让“小家庭”带动“大社会”,评选“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112户,全镇上下共同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高质量发展,让民族互嵌之花在路居常开长盛。 (供稿 路居镇、澄江民宗局王馨然,6911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