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澄江:以“五共”模式构建互嵌式 社会新格局 近年来,澄江市路居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文化共融、经济共生、社会共治、教育共学、情感共鸣的实践路径,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形成“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环境。 文化共融,以非遗传承与红色教育厚植共同体根基。依托本土非遗资源,将民族艺术与时代主题结合。创作石雕《中华一家人 共进一道门》作品,将抚仙湖等文化元素融入创作,包含56个民族男女共112个雕像,生动展现各民族特征、民族风情和文化特征,用匠心传承非遗技艺,以精品诠释家国情怀,躬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实践。以红色教育筑牢精神纽带。积极挖掘孤山岛剿灭金绍云匪帮等革命遗址上的红色故事,打造“红色+”教育平台。在元旦、国庆等重要节日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10个村(社区)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国旗、灯笼、红石榴、长城等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引导各族群众坚定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经济共生,以文体旅融合与产业协作促进共同富裕。努力将33.46千米的抚仙湖岸线这一最大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依托4个3A级景区、湾子沟等网红打卡点和初见成效的网红“豆芽骑行驿站”“晶喜庄园”、麓椿酒店、云龙雕塑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客流基础,在乡村旅游、体育赛事、研学旅行、特色美食等领域拓展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具有特色的抚仙湖南岸旅游线路和品牌。以产业为抓手,全力打造了一批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2025年实施“急、难、小”民族文化项目2个,实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2个约550万元。三百亩村通过“村办公司+企业+农户”方式开展香椿统购统销,联农带农300余户。以技能培训赋能就业融合。针对多民族聚居特点,开展民宿管理、手工艺制作、特色小吃、红托竹荪种植等培训7期340人次,培育出既懂民族政策又具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节庆经济激活民族交往。依托“三月三”“秋收节”等节日为载体,创设“民族特色美食”“民族文艺展演”等互动项目,促进各族群众深度参与,拓展各民族交往空间。 社会共治,以志愿服务与网格化管理深化社区嵌入。志愿服务架起连心桥梁。常态化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志愿活动。2025年“学雷锋纪念日”期间,组织30余名党员、团员志愿者走进敬老院,通过陪伴聊天、健康关怀等行动,让各民族老人感受“老有所依”的温暖。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沿湖6个村(社区)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春季“清河清漂”行动,用实际行动共护母亲湖。网格治理推动精准服务,以“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三年行动为契机,结合“仙湖民情大走访”,将“民族大团结”注入社区微网格,统筹基层干部、户籍民警和各族群众的三方合力积极推进民族工作网格化服务机制,建设“问题发现-交流上报-督查整改-处置办结-结果反馈”的闭环运行机制,通过网格员入户走访的方式,引导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下基层、到田间地头、到群众家中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困难。 教育共学,以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文化浸润培育共同体意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组建1支南岸百姓宣讲队伍,43支文艺队,编排《抚仙湖畔的金叶子》《一根红线》等文艺类节目,利用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好政策、群众的好生活融入其中,推动各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交融。点线结合,营造各族群众互嵌式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氛围,将三百亩村、下坝社区作为路居镇民族团结示范点创建,投资38万元实施下坝社区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建设项目,新建民族团结文化长廊、安装民族团结宣传牌、文化宣传彩绘墙,广场氛围营造等,巧妙地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嵌入”社区工作全局,在社区文化建设上凸显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相亲,实现了创建工作全面开展、整体推进。加强社会参与。把“节假日”过成“团圆日”,做好“我们的节日”互嵌暖心服务;让“小家庭”带动“大社会”,评选“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112户。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载体,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进行普通话宣传推广普及,下坝社区、隔河社区、上坝村成功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村建设认定,引导大家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让规范用字和文明用语走进社区、进入家庭。 情感共鸣,以文化共享与心理互嵌凝聚团结合力。多元活动促进情感交融。坚持把保护、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增进文化软实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2025年3月,成书十万余字、全方位了解路居的百科全书《路居风物志》付梓。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3场,“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3期,组织开展免费送春联、聂耳百姓合唱团活动、扫黄打非、平安文化、文物保护等文化惠民活动10余次,累计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心理服务筑牢认同根基。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法治讲座、纠纷调解进社区活动,强化“遇事找法”意识,营造和谐共居氛围。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10个村(社区)积极利用标语、宣传栏、LED屏等方式在人员集中的区域设置“民族团结标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不断提高镇村组三级干部及广大群众民族政策、民族常识的知晓率。 (路居镇 澄江统战部 赵丽萍 6911458)
|